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月~2012年7月,国内医药行业共出现超过90起并购。其中,得益于上市融资的优势,A股药企发起的并购占比达80%。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受到药品降价、抗生素限用等因素冲击,医药行业并购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也有受访人士指出,医药领域的并购在未来有可能经历一个相对的平台期。 景气度催化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6月份医药制造业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19.1%,较1~5月份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累计毛利率为29.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55%,较1~5月份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毛利率为28.87%,略高于2011年6月的28.65%。 自年初以来,医药制造业已经连续5个月实现利润增速提升。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此数据反映出在政策趋于缓和以及成本压力逐步回落的环境中,医药行业经营情况在继续好转,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而在二级市场上,今年医药行业超额收益也较为明显,跑赢大盘12%。 业内资深人士彭蕴亮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分析指出:“从二级市场来看,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估值要比相关大盘指数高一些;而且,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医药行业的业绩增速相对较高。” 中信证券预计,医药上市公司在调整后释放了部分高估值和高溢价率的压力,行业的防御性还将在弱势行情下持续体现,并对医药行业的增长趋势表示看好。 彭蕴亮表示,在高估值的催化下,现在可以说是个并购的好时机。但也不可否认,目前并购频出,其中不乏一些“看起来很美”的案例。彭蕴亮表示:“目前并购标的良莠不齐。有些企业是亏损的,如果这样的话,就要先进行内部整顿,把标的生产品种放到自己的销售渠道中,这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效益。” “但并购的关键还是看标的品种以及医保情况。”彭蕴亮建议:“在方式上,可以采用换股的方式,这在美国已经很常见。如果公司估值较高,标的估值低的话,通过换股方式,不仅可以用很少的股份换取较大份额的标的股份,而且可以节省一大笔现金,这对收购以后的工作更有利。”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