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要有很好的数据,不能让数据成为中国医改成功的‘瓶颈’。”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国际所所长Kalipso Chalkidou在“中国卫生圆桌会议2012:中国卫生议题”上表示。 卫生数据的收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卫生决策。因此,如何完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医改成功的关键。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德志指出:“数据十分重要,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可以建立临床路径,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医生行为,从而控制过度医疗。” 事实上,在此过程中,数据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临床路径制定的效果。而与会专家认为,收集准确、严谨的研究数据对中国来说仍是难题。 数据收集事关卫生决策 Kalipso Chalkidou指出:“卫生部门和行政部门通过收集数据,能为医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医改的标准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督查。” 显然,中国基层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与数据的缺乏有关,无论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债务还是运营,都缺乏可供决策的依据支撑。 Kalipso Chalkidou坦言:“作为国外研究者,我认为数据的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基层医疗的相关数据。” 不过,收集数据并不容易。在收集基层相关数据时,要有为病人服务的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数据,而且还要有相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分析这些医疗数据。 “当然,这些数据不仅政策决策者、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公众也可以参考和利用,这样的数据才能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KalipsoChalkidou说:“在英国,我们做试点项目的时候,政府要求收集有效的数据,进行循证的医疗采购。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数据还不够,未来还要与相关数据采集部门进行非常密切的配合。” 建立临床路径等标准化的医疗规范需要数据的支持,但是收集数据需要建立统一的临床路径标准,这样数据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收集起来。 临床路径亟待统一标准 著名卫生学者Charles Goddard提出:“既然可以制定临床路径,使医生按照一套标准化流程诊疗,那么是否有必要就某个疾病,建立全国层面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标准?” 在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看来:“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保证用药治疗和程序的正确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比如医院开发了一套临床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全国标准,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医院的治疗效果和质量一样,保证用药程序正确。只要是符合这个临床路径的,都可以保证质量。” 魏来同时提出:“可以先考虑在普通病、常见病方面建立全国诊疗标准。”他解释说,目前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对一些发病率低的疾病还无法制定合适的临床路径。他提出:“传统中医强调因人而治,但至少在西医诊疗方面,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于德志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或指南,医院可根据实际进行微调。” 在一些学者看来,在医院内部,要有质量、安全和效率三个原则。制定临床路径看上去可以为患者省钱,但其作用不仅仅在此,它更是一个工具。 魏来认为,有些患者去治疗时往往都会选最好的医院,但或许这种疾病只需去社区的医疗中心就可以诊疗。“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一体化整合的转诊系统。比如患者什么情况转到二甲医院,什么情况转到三甲医院,什么情况在社区医疗中心就可以解决。” 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个医院的ERP系统。魏来说:“这个统一标准可以改变医院的资源配置,医院还可以和IT系统联网,与每个医生每日诊疗系统联网。”(作者:贾岩)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