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举办了“中国与世界医药高峰会”,邀请政府、企业有关专家共同探讨行业突出问题,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 日前,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欧洲博闻展览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在上海落幕。会上发布的最新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58%,出口均价同比增长6.58%,量价环比总体下降。 记者在展会上看到,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和深度继续扩大,但展期三天人流如注,国际买家参展热度不减,表明医药市场需求仍强劲。不过,卖家报价慎重,买家压价明显,企业求稳意愿强烈。 中国医保商会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参展面积、国内外参展企业、专业买家数量均有上升。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市场的晴雨表。 出口增势放缓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5月,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总额9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共出口至16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出口主要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8.81%。我国对该三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均有下降,幅度在5%以内;出口均价均有所上升,北美洲增幅最大,达21.14%;非洲市场成长性较好,1~5月出口额增幅达13.79%。总体来看,前5个月中有4个月原料药出口下降,环比下降,出口形势不乐观。 中国医保商会西药部副主任曹钢分析认为,概括来说,当前我国原料药出口是老问题依旧,新矛盾出现。具体说,一是技术门槛较低,企业追求规模扩张,降低成本,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丧失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二是新版药品GMP认证等投入人力、动力能源、原辅料等价格普遍高涨,导致原料药制造成本持续高位;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四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给出口商品造成影响。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国际监管政策愈加严厉,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 海关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原料药出口前十家企业出口量价在行业占比仅有10.07%左右,出口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有152家,而目前我国原料药、中间体出口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400多家,行业集中度仍然较差。包含在239个海关编码中的医药商品,出口量上升的占42.26%,出口额增长的占49.37%,多一半医药商品量价齐降,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 我国是大宗原料药主要出口国。前5个月,抗生素原料出口均价下降超过20%;维生素品种均价同比上升14%,但是均由小品种带动,尽管政府已经介入引导干预,但是维生素C等几大品种价格仍然下滑。 工信部主管医药的官员在展会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工信部联合其他部门试图破解原料药发展困局,做了一些引导、协调工作,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新矛盾围堵原料药 “现在,国内原料药企业已经陷入恐慌之中,可能连欧盟都没想到,62号指令在中国的反应会这么大。”中国医保商会有关人士说。 2011年6月,欧盟针对2001/83/EU号指令做出的修订,通过旨在防止假药流入为目的的62号令。其核心之一是针对进口到欧盟的药用活性成分除豁免国以外,都要出具由本国监管部门提供的书面证明文件,保障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符合欧盟GMP要求。该指令已于去年7月生效,将于2013年7月2日实施。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