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看待医改三年 6月25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传出消息,其起草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下称《报告》)已上报国务院。《报告》认为,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 从《报告》看,三年医改取得积极成效。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3项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1.72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提高到240元)。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到2011年7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得到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提前实现改革目标。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中央三年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全国城乡普遍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17个国家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显然,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既定方针,中国新一轮医改的三年考卷成果显著,尤其在保证农村居民等这些社会最基层群体享受医疗服务上,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率,保证了其公平性,将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向前大大推进一步,所取得的进展得到国内国际的一致认可。 未来,医改肯定要在当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下一步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在公立医院这个主战场继续推进。 笔者注意到,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不断推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比如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按病种付费等,这些措施的重心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上。 下一步,如何从体制机制等方面,从外部环境上,更好地提高效率,平衡资源,使集纳全国最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大医院发挥更大的活力,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水平,将是医改瞩目之处。(文/闻华)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