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报道,继对政府定价药品实施连续17次大幅降价后,国家发改委也开始酝酿新规,对医疗器械市场采取限价措施。昨天,记者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获悉,国家发改委春节前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价格协会等单位发出《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准备从流通环节上对一次性医疗耗材、植(介)入型医疗器械等,限定加价比率。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新规已完成征集意见,适当修改后,发改委将在恰当时机推出。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从出厂到最终销售给患者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40%;植(介)入型医疗器械,出厂价在5000元以下的,出厂到最终销售给患者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25%,5000元以上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20%。也就是说,一个出厂价5000元的医疗器械,其最终销售价格不能高于6000元。
“对中间流通环节进行加价率限制可谓是降低医疗器械价格的杀手锏。规定出来了,企业经销商就不能随意加价了。”长城证券医药分析师但朝阳表示,但他提醒说,发改委应该注意企业的变通做法,比如经销商可以跟生产厂商签订一个协议,变相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然后按照规定的加价比例进行操作,最终价格也降不下来。
事实上,流通环节的高加价使得医疗器械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北京医疗器械人士告诉记者,一个国产植(介)入型医疗器械从出厂到患者一般经过两个中间环节:经销商和医院。最后到患者手里的价格一般是出厂价的3倍。其中,经销商赚取利润大头,医院拿5%到10%。
目前,新规只是针对一次性医用耗材和植入型医疗器械,对CT等大型医疗设备还没有涉及。北京万东医疗营销总监刘海辰表示,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多达3万多种,由于材料不同价格相差很大,新规定还应针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具体细化。
负责征求意见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莹表示,目前《公告》征求意见工作已完成,近日有些分会将与企业和中国价格协会进行讨论和协商,对于新规何时实施,她表示并不清楚。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