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仍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广东健客网打着“药价比传统药店低百分之三十”的大旗正式上线。人们不禁要问——药价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6月24日,广东健客网打着“药价比传统药店低30%”的大旗正式上线。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忆起当年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当年,“老百姓”就是喊着“比国家核定价格平均低45%”的口号开平价药店先河,吹响了国内药品零售行业“新秩序”的号角。今天,暂且不论健客网能否成为网上药店中的“老百姓”,值得品味的是,经过了多番“洗礼”的虚高药价,如今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药价管得住? 近1个月来,国内医药行业相关协会陆续收到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剑指药价虚高,拟对药品生产、销售、流通各环节的利润率全部实行严格限制。 “按照意见稿,国内医药企业恐怕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降价潮’,但关键是看该意见稿是否会真正执行。”一位业内人士说。据了解,2000~2008年9年间,政策主导下的药品降价已经进行了25次,此次很可能成为第26次降价。 不过,湖北一家零售药店的负责人表示,这次意见稿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就药品的零售环节来说,通过限定药店零售价格和利润率来降低药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一种药品,药厂给某药店的供货价是2元,国家的最高零售价是5元,那么,药店卖3元、4元、5元都是没问题的。如果该药店原来卖5元,现在按照意见稿只能顺加40%,即只能卖2.8元。这种情况下,药厂为避免降价,就会把供货价直接抬成3.5元,然后再把新旧两个供货价的差价1.5元作为返利还给药店,如此就可以保证药厂和药店实际的利润空间不受挤压,药品价格也可保持不变。 尽管看起来价格和利润都没有变化,但进货价的提升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从2元涨到3.5元,出于竞争,进货价为2元的时候,一些药店可以只卖2.5元,但现在进货价涨到了3.5元,药店基本不可能低于进价卖货,所有药店都只能高于3.5元销售。“其实,医院售药的道理也与此相似。”他说。如此的结果就是,整个产业链共同完成了药价的提升。 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认为,可以通过限制药厂的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来防止药厂提高出货价。但这需要制药企业主动公开全部原料采购、使用等信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的核查核算,很难做到。”该零售药店负责人说。 此外,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凭借着原研药和单独定价的优势,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在历次“降价潮”中所受影响不大,而国内药企生产的药品却屡遭降价。尤其是价格和利润率已经很低的廉价药受到很大影响——利润继续降低,药厂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销售,结果必然是价廉物美的廉价药更加短缺。 以江苏无锡为例,日前某媒体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如今在无锡市中心的药店,很难买到银黄片。据了解,24片包装的银黄片,在国家出台指导价之前售价为18元,而现在限价后仅卖3.2元;其他如治疗真菌感染的氟康唑,以前不少药店的销售价格都为40多元,而如今限价后只卖9.1元;复方牛脂肝提取物片,之前药店普遍售价在100元左右,但如今售价还不到80元。此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药店销售基本药物丧失了价格优势,如爱活胆通,无锡大型药店的进价一般在63元以上,但在社区医院,这种药售价为62元。价格优势不再,导致消费者从药店流向基层医疗机构。简言之,利润空间的降低,以及价格优势的不复存在,成为廉价药从药店撤柜的直接原因。 明降暗升、廉价药撤柜……这些往往成为药价强制“挤水分”后的“不良反应”。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意见稿的匆匆出台,是以天价芦笋片事件为背景的。因此看起来,它更像是一个事后的交代。” 是管还是放? 政策主导下的20多次药品降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市场化调节手段的不足。 不久前,突然之间爆出了很多关于药品价格的负面新闻: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医院的售价高达213元;一种名为“恩丹西酮”的癌症治疗药,据介绍成本不足4元,但在医院的零售价却达每支80~90元;一支原本仅售19元的普通“止喘灵气雾剂”,更换一下包装便涨到280元,消费者提出质疑后,价格又很快回落到58.5元……为什么经过了多番降价,药价虚高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从中不难发现,药价虚高多见于医院,几乎没药店什么事儿。日前,当被问及“药店会不会也像医院一样喜欢进高价药”的问题时,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不能说药店绝对没有高价药,但这种现象应该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药店经营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规律是什么?适者生存。如果我卖高价药,那么我的顾客今后就会慢慢不到我的药店来,而到另外的药店——我的竞争对手那里去了,那么我这个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我一定要提供价廉物美的药品给我的顾客,价格低永远是我们企业主打的一张牌。 “‘竞争’是药价趋向合理的关键。”一位业内人士说,“垄断才是暴利产生的温床。”我国目前药品的定价机制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定价;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其余药品,按照市场状况由企业自主定价。 其中,就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定价来说,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医保目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价格则由国家发改委制定,部门之间的衔接问题导致医保目录和目录中药品的价格不能同时出台。往往是医保目录先公布新品种,发改委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然后才能制定出政府定价。而物价部门往往难以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核实众多药品的价格信息更是困难。而且,成本调查等工作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按相关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时按市场实际价格销售。于是一些企业就趁这个机会,抬高零售价格。同时,在提供定价材料时,虚构成本信息,借机定出高价。 据不完全统计,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已有30多个品种的药品价格出现了上涨, 但在药品零售领域,“老百姓”开创平价药店之后,平价药店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纷纷涌现,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却直接带动了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的下跌。 相比于医院,药店的药价水分似乎少了很多。“相关部门需要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用这种市场手段降低药品价格。”上述业内人士说。 网络成本低? 健客网声称“药价比传统药店低30%”的理由是:网店的租金、水电、人力等成本更低。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传统连锁药店的毛利率在20%~30%左右,而所有药品都低于传统药店30%,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 实际上,电子商务的成本还远远达不到人们所期盼的“低廉”,甚至还会高于传统商务的成本。比如,尽管电子商务少了租金,但却多了技术成本、推广成本、配送成本等。以配送成本为例,物流配送需要有商品的存放网点,需要增加运输、配送人员的开支等。有观点认为,企业要增加的仅仅是配送成本,而节省的则是库存成本和店面成本。但是要知道,店面成本虽然节省了,可存放网点的增加和配送所需的其他开支能在多大幅度上降低总成本,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而且,库存仍然是必需的。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还处在培育阶段,各家都还在“分耕夺食”。目前B2C行业的潜规则是,80%成本用于推广。VANCL(凡客诚品,服装类B2C网站)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其2009年仅仅用于互联网广告宣传的投入就达2亿多元。今年5月开始,VANCL还斥资数千万元在北京公交站牌打广告,抢夺传统消费者。 “所以,我宁愿相信‘药价比传统药店低30%’是健客网在赔本赚吆喝。”上述业内人士说。据健客网方面透露,其将在近3年的时间内投入3亿元支撑该网站的运营发展。“这就是他们赚吆喝的资本。”该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是意味着他们的药品零售价格还有30%的水分”。 (责任编辑:陈孟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