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价格太低,严重损害生产商的利益。”
“这个定价代表了更多的市民群众的利益。” “除了一部分新药外,多达1207种药品的价格都降得很厉害。” “不是所有药价都降了,只能说来这里的人的药品价格降了。” “规格、性价比相同的产品,定价为何不同?” “同类产品,如果出自不同药厂,专家定价当然有可能不同。” “专家定价背后究竟有没有猫腻?” “已通知检察机关前来进行监督。” “照此定价,很多公司要赔本销售。” “真正了解药品价格的正是你们自己。” ■新闻背景 医药新闻网讯 2009年广东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方案的制定工作于今年2月启动。该方案从开始起草到定稿,共召开了有关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座谈会十多次,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6次,并历经四易其稿,四次挂网公示。期间,共收到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达900余份。从第一稿到四稿,均在原先的基础上对患者、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等各方利益和矛盾进行了充分的权衡。 昨日下午4时是广东省医药采购指定药品价格网上确定的时间。数百家医药生产、销售代理商因药品定价不符合心理预期,昨日上午相约来到采购服务中心要求给一个合理解释。他们与省卫生厅主管采购的黄副厅长及采购中心杨主任在广州远洋宾馆四楼国际会议厅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舌战”…… 昨日下午,远洋宾馆国际会议厅,数百名医药生产、销售代理商黑压压地坐在台下,与主席台上的广东省卫生厅主管采购的黄副厅长、卫生厅采购中心的杨主任展开“论战”。一人发言,群起迎合,现场十分喧嚣。 药商们提出,采购中心指定的专家建议价格太低,严重损害了生产商的利益;但卫生部门认为,专家组在进行议价时已完全依照公平公正的合法程序,而且认为这个定价代表了更多的市民群众的利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次确认后的药品价格将从下月1日起在广东各大医院、药店执行。 定价标准 “部分药价低于成本价” 这场“舌战”源于11月9日公示的人机对话信息中广东药品阳光采购的情况。 来自山西某药业有限公司的文经理说,此前,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采购服务中心公布了由专家组给出的近8000多种药品的专家建议价格,结果他们发现,这里面的药品里,除了一部分新药外,多达1207种药品的价格都降得很厉害,“一些药,专家给出的专家建议价格甚至已低于了生产经营的成本”,“这个价格其实也就是我们行内所说的入围基准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接受这个价格,并且进行确认,否则就是等于自己弃权,失去销售资格,以后这个药品就不能在广东的医院、药店销售”。 昨天下午4时是广东省卫生部门规定的药品价格网上确定的时间。于是,这些药品的生产、销售商今天一早才相约来到采购服务中心,要求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此外,也有很多企业也带来了将他们产品中标价格上调的申请。 “在这次的采购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的价格都降了,只能说来到这里的人的药品的价格降了。”黄副厅长说,根据他手上的统计,这次药品采购中,有1225种的药品价格不降反升。 定价依据 “同类药品定价却不同” 广东省卫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报名参加药品阳光采购的生产企业共有2900多家,涉及药品品规数约41000个,总体情况与去年持平。 以前对于市场定价类的药品品种,一般是把前一年的最后一次中标价作为第二年的入围价。但这次没有遵循这一原则,这让昨天到会的药品生产、销售商对于定价专家组怨声载道,“我们所谓的专家组究竟是怎么对药品进行定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一规格、同一性价比的同类产品,为什么一种可以定到2 .3元,另外一种却只能定到0 .8元呢?这个定价的背后究竟有没有猫腻?” 有医药公司的代表甚至提出质疑,“这些专家到底懂不懂药品生产的情况?” 黄副厅长说,全国有15万个药品的批件,专家们的确不可能都了解。不过谁能够入围,谁不能入围,都是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则限制。同一规格的同类产品,如果出自不同药厂,专家们的定价当然有可能不同。关于怀疑定价里面是否有猫腻的问题,卫生部门已通知检察机关前来进行监督。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在这次“沟通会”上,有省政府纠风办的两个同志,一直在旁听,并记录相关问题。 参考信息 “可用周边六省平均价” 在会上,药商们提出用6省平均价来制定这次药品采购的价格标准。所谓的6省采购价,即湖北、四川、河南、广西、福建、云南等周边六省的药品采购价格作为确定价格的参考信息。这个提议被到场的商人们冠以了“体现了大多数民意”。 杨主任对此表示,这一提议他们可以参考,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不过他强调,6省平均价格体现的只是会场里的大多民意,但是却没有体现外面的绝大部分民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过去两年外省2/3药品的采购价都比广东高。如果按照6省平均价,那就意味着今年大部分药品都有可能稍微提价。而这正是绝大部分市民所不愿看见的。 最后由于双方的意见差距太大,这次调解无疾而终。不过在会后,还是有很多厂家向卫生部门和省纠风办的两位工作人员递交了所在公司的说明。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次申请上调价格的有7个产品,在他们提供的文字资料上这样写着:“在11月9日公示的人机对话信息中,专家给予的建议价格过低,鉴于我公司当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确实难以接受专家的建议价格”。 他们在理由陈述上说,该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的原料多为云南特有的野生中药材,因为长期无序采挖,资源已经日渐枯竭,其主要原料也被列入国家濒危物种予以保护;此外他们还强调,野生药材市场的价格急剧上涨等。记者还看了多个药业公司提供的“价格上调”的说明,大意都是在陈述公司的成本增加,专家建议价格将让药品生产企业有入不敷出的可能。 对于一些公司提出要赔本销售的说法,杨主任很幽默地说了一句,“真正了解药品价格的正是你们自己”。(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本报记者 谭林 实习生 何晓汇)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