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福建农民杨俊斌在南平市第一医院做手术,打掉结石。当晚杨俊斌死亡。杨俊斌的死亡引发争执,最终演变为一场失控的暴力冲突与堵街静坐。(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6月20日,杨俊斌在南平市第一医院做了手术。当晚21时左右,杨俊斌突然感到腰痛难忍,医生使用了安痛宁,不见减轻,又打了杜冷丁。不久,杨俊斌死亡。对于这样一起事件,按照正常的处置程序,应该是先对杨俊斌死因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调查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并视过错的责任程度确定赔偿额度。但是院方对杨俊斌死因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建议,却遭到了杨俊斌家属的拒绝。而“鉴定专家都是你们的人,我们不鉴定”的话语,则折射出患方对于当前医疗事故鉴定体制的不信任。 当前的医疗事故鉴定不仅时间漫长,更重要的是,医疗事故鉴定由卫生主管部门组织进行,鉴定组成员由各医疗单位专家组成,而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单位有着利益连带关系,各医疗单位又同属卫生系统,属于兄弟单位关系,在这样的医疗事故鉴定体制之下,很容易得出有利于维护医疗单位利益的鉴定结论。尽管理论上说患方不认可鉴定结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依据现行法律规定,法院是以卫生部门的鉴定结论作为依据的,这样一来,就让患方陷入如果不认可卫生部门的鉴定结论,就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而在对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缺乏信任情形下,也就难免会有部分患者或其家属通过非正常方式甚至是使用暴力来为自己“讨说法”。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引发医患之间的暴力冲突,包括导致部分医务人员遭受肉体上的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造成的伤害是双向的,不但于患者一方来说是种伤害,医疗单位与医务人员同样可能成为受害方。就拿南平事件来说,患方由于不信任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方式而诉诸暴力手段“讨说法”,造成南平市第一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遭到破坏,不少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殴打,医院一方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 正因为如此,对于消弭当前的医患暴力冲突而言,亟待进行的工作之一是要改革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医疗纠纷处置与调解机构,重建患方对于医疗纠纷调解与医疗事故鉴定的信任,疏通患方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常渠道。同时,法院应当建立自己的医疗事故鉴定体系,作为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的补充与制约。只有如此,才能使医患双方利益均能得到切实维护,也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医患暴力冲突的发生。(来源:魏文彪)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